清心靜意——清乾隆 “意靜妙堪會 ”璽
璽方形,壽山石質,陽刻印文“意靜妙堪會 ”,隨形雕山林訪友圖。篆書。面4.2厘米見方,通高9.3厘米。
“意靜妙堪會”出自乾隆禦制詩 《學字》:“把筆當秋夕,消閑向晚軒。無須求側理,差可辨釵痕。意靜妙堪會,神清境不喧。墨林多月日,獨愛米公言。”詩句巧妙化用陶潛名句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,表達了作者在以書法怡情時體悟到自然真趣的恬然喜悅,充滿了玄理禪機之趣。
在乾隆帝的一些御筆書畫,尤其是帶有宗教意味的作品中,確有鈐“意靜妙堪會”者,如《御筆寫壽娑羅并贊》畫作(現藏于西藏博物館)、郎世寧繪《孔雀開屏圖》(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)、御筆五言聯“聽松真偈演,觀水道心存”以及緙絲無量壽尊佛像(現藏楓丹白露宮)等,均可為佐證。
中國的帝王鑒藏印璽,目前所知最早為唐太宗鐫刻“貞”“觀”子母印,距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。中國印章文化發展至明清,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,文人在藝術創作時無不追求書畫印的有機結合,以臻完美之境。清代帝王大量精美的印璽,即為當時社會印章文化的反映。
有清一代,十二位君主中,無論質量數量,均以乾隆印璽為最。據《乾隆寶藪》《寶典福書》及《圓音壽耄》記載,乾隆帝一生製作寶璽共1800余方。故宮現存乾隆印璽實物1000余方,佚失700余方,乾隆常用印章約500余方。乾隆印璽有大、中、小、方、圓等不同形制及篆法,有白玉、青玉、碧玉、壽山石、昌化石、青田石、木、金、印、銅、各種寶石等20余種材質。
乾隆帝的許多印文均出自經史典籍,或為歷代詩文中的名篇佳句,或為皇帝本人有感而發的禦制詩文。今天,乾隆帝印璽已成為我們鑒定乾隆御覽、御筆書畫真偽和斷代的重要依據。乾隆帝印璽在書畫上的鈐用,與他的政治態度、文化修養、文人情趣是緊密相連的, 其印文、印形、印質、印色等方面,在各個時期也有一些變化。而這枚“意靜妙堪會”璽,正是我們真切體會乾隆思想情趣和文化內涵的難得契機。
(馬曉霞)